专注问题皮肤

思兰朵品牌独家授权官网

思兰朵招商

全国招商加盟热线:15388622410     13609204888

行业知识 美丽课堂
行业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知识 > 思兰朵荣登国家医学期刊(二)

思兰朵荣登国家医学期刊(二)

来源 : 思兰朵官网 作者 : 思兰朵 发布时间 : 2020-09-12

思兰朵荣登国家医学期刊(二)
     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理论研究与作用评价 齐东帅 (威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北 邢台 054700) 【摘要】黄褐斑是困扰部分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皮肤问题,好发于面部、颈部等部位,黄褐斑虽然缺乏自 觉症状,但其对女性的面部美观、个人形象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继而影响女性的心理情绪状况,故而出 现黄褐斑的女性对相关治疗手段、效果的关注度极高。在中医学领域,黄褐斑属于“面尘”、“黧黑斑”等 范畴,本文主要就黄褐斑发生的主要原因、症状、中医治疗进展进行探讨分析,同时就怡雪颗粒(原名:祛 斑美容颗粒)在黄褐斑治疗方面的中医理论及临床效果进行介绍,旨在为黄褐斑人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 一定参考。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怡雪颗粒;祛斑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24.81.02
思兰朵荣登国家医学期刊(二)
    黄褐斑属于色素沉着性疾病,色素沉着呈现对称性 斑片状的特点,既往诊疗普遍认为,黄褐斑属于获得性 疾病,是由各类后天性因素导致的皮肤色素增加导致的, 如不同因素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紫外线暴露等, 但伴随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黄褐斑的发生还在一定程 度受到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我国传统医学以 辨证为主要治疗特点,强调整体论治,而治疗开展的 核心是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特点。黄褐斑在中医学中又 称为“肝斑”,本病以抑郁多虑、易怒气急等情志失调的 人高发,中医认为肝气瘀滞则横逆犯脾,至气血不达、肌 肤失养,久致肝斑,同时肾阳不足者发生黄褐斑的风险也 较高。本文主要结合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理论、原理,基于 临床实证或案例,就怡雪颗粒在黄褐斑治疗方面的应用进 行介绍分析。 1  症状阐述 黄褐斑在中医学中归为“黧黑斑”、“蝴蝶斑”、 “肝斑”等范畴,外邪内侵、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均有可 能导致本病的发生,黄褐斑的主症为颜面部黄褐色斑,呈 片状分布,斑与面部皮肤相平,不伴疼痛、痒感等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腰膝酸软等症状,次症为胸胁胀痛,舌象 暗红,舌苔薄白,与此同时会合并情绪精神异常,出现易 怒、易躁、抑郁等情况。本病以20~50岁左右的女性高发, 黄褐斑较为常见,但也需要同其他疾病导致的面部色素沉 着相鉴别。 黄褐斑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症状及表现也存在显著的 差异,肝郁气滞型主要以胸胁胀痛、月经失调、脉细弦、舌 质紫黯等症状常见,同时合并易躁易怒等精神系统症状。脾 失健运型主要以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舌苔薄、脉濡细为常 见表现。肾阳不足或肾阴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 热肢冷、耳鸣头痛、舌黯苔少、脉沉细等症状。
   2  中医理论成因 黄褐斑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且 治愈难度较高。我国传统医学对黄褐斑的研究较多,而古 今医家普遍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主要与脏腑虚损、七情 内伤、外邪内侵、饮食劳倦等因素相关,不同因素相互 作用会导致脉络阻滞、气血失和,继而气血不能上荣, 而发于面部,形成黄褐斑。有研究基于《内经》中黄 褐斑相关的论述,将黄褐斑发生的病因归为三类,一为 内因,二为外因,三为不内外因,其中内因主要是指肝郁 气结、气滞血瘀、肾阴或肾阳亏虚、痰饮,外因主要是指劳倦、风邪、燥邪等,不内外因主要是指饮食不节, 而黄褐斑的发生多是由不同因素多方面作用导致的。在 《灵枢·经脉》中记载有“血不流则毛色不泽,故其面黑 如漆柴者。”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发生脉络阻滞,继而血 不荣于面,而局部面色黧黑。在《普济方》中记载有“面 上皯黯,此由凝血在脏。”脏腑失调,会导致气血津液失 和及经络运行不畅,弊阻脉络而诱发黄褐斑,由此可见, 黄褐斑的发生发展中,“瘀”均为重要的原因,故而中医 开展黄褐斑的治疗,最为基本的治则即活血化瘀、行气 通络。
    3  中医祛斑三论 3.1 从肝论治 肝失疏泄则肝郁气滞,血瘀于面,肝藏血,主 疏泄,《医宗金鉴》中记载有“原于忧思抑郁,血弱 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治疗主要 原则是疏肝理气。《医学入门》中记载,采用冲和顺气 汤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即治“忧思饮食失节,面色 黧黑,心悬如饥不欲食,气短而促”。桂枝茯苓丸是目前 诊疗中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 病篇》,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祛瘀消癥的经典古方,在妇科 诊疗方面应用广泛。 3.2 从脾论治 脾失健运而不能生化精微,气血两虚,则肌肤失养, 脾主运化,主统血。《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面黑 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 致生黑皯。”针对脾失健运的患者,治则为益气健脾, 在《灵枢经·经脉》中记载有“血不流则髦毛不泽,故 其面黑如漆柴”,同时《普济方》中记载有“面上黯, 此由凝血在脏”,由此形成了久瘀成斑之说,故而针对 黄褐斑的治疗,重要治则之一即活血化瘀。归脾汤生 黄芪、白术、当归、茯苓、川芎、桃仁、红花等为主要 组分,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益气健脾的功效。 3.3 从肾论治 肾精亏虚而不能制火,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 于肌肤,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黄帝内经》中 记载“肾病者,颧与颜黑。”中医学中常用温肾利水法为 主治疗黄褐斑。菟丝子,益阴精,助肾阳是治疗黄褐斑的 特色中药材。
    4  理论实践与应用 黄褐斑属于多虚、多瘀性疾病,治疗中补气、活血、通络为纲。有研究对部分黄褐斑患者开展了临床随机对 照研究,随机分组后分别开展西药治疗、采用怡雪颗粒 联合治疗。其中怡雪颗粒沿用中医古方针对黄褐斑常用 的几味中药,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沙棘粉、蜂 花粉、当归、火麻仁、茯苓、香橼、红花为主要组分,整 方具有较好的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祛黄褐斑 功效,是基于中医治疗黄褐斑理论开展的针对性给药,临 床应用疗效确切,相较于西药治疗,中医联合治疗在临床 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改善皮肤状态方面的效果均较为 突出。沙棘粉中的总黄酮,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阻止皮 肤氧化及色素沉着。蜂花粉富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 能够有效滋养肌肤,恢复皮肤光泽与弹性。当归是中医治 疗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在调经和血、补血抗老方面 的效果突出,可活血补气,在黄褐斑临床治疗中也较为 常用。火麻仁多用于血虚津亏患者。茯苓可镇静安神。香 橼可疏肝理气、除湿合中。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的效 果较好。 有临床研究对部分女性黄褐斑患者开展了随机对照 研究,其中黄褐斑病程最长达10年,随机分组后分别开展 当归沙棘等配伍组方、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给 药治疗,连续治疗八周后依据《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 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显示,接受当归沙棘等 配伍组方治疗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6.30%,而接 受维生素干预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96%,两种 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肯定 了以沙棘、当归等为主的配伍组方在治疗黄褐斑方面的应用效果。     5  结  论 伴随医学水平的发展,医学上对黄褐斑的认识,也 变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内分泌 紊乱、遗传、自身免疫功能相关,同时药物使用不当、护 肤品使用不当也会在很大程度导致本病的发生。我国传 统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受到肝、脾、肾的影响,肝 气瘀滞则血瘀于面,脾虚失生化精微则肌肤失养,肾亏则 虚热内蕴,郁结于面。黄褐斑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等脏腑 失调相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怡雪颗粒,将沙棘粉、蜂 花粉、当归、火麻仁、茯苓、香橼、红花等中药材进行 配伍,整方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安神、 改善气血等功效,应用于黄褐斑人群,实现黄褐斑的对症 和整体干预,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 夏琼平,石兴超,黄绮梨,等.综合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黄褐斑临床治 疗与研究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11):166-170. [2] 陈志伟.古今中医皮肤性病辨治精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7:23-24. [3] 田常丽,汪斌.黄褐斑病因探赜[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62-63. [4] 蒋智芳,黎崖冰.赖氏通元穴组埋线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J].安徽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2):31-33. [5] 韩秀萍.脊柱梳理联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辽东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3(1):53-56.

加盟热线:13609204888

版权所有:陕西知医堂药业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陕西西安沣惠南路旺座国际城D座3005室

copyright @ 2019 陕西知医堂药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6008861号-3
百度统计